未完成放火行为是犯罪吗,应该如何处理,刑法应该如何规定?
放火行为没完成是犯罪。因为放火罪属于行为犯,也就是一旦做出相应的犯罪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害结果都构成犯罪既遂,但是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采取相应行为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可以减轻处罚。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放火行为没完成会构成犯罪。根据法律规定,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行为犯,即行为人一旦做出相应的犯罪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害结果都构成犯罪既遂。但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采取相应行为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未完成放火也是犯罪。因为放火罪属于行为犯罪,也就是说,一旦做出相应的犯罪行为,无论是否造成损害后果,都构成犯罪既遂,但如果不造成严重后果或采取相应行为避免损害结果,可以减轻处罚。放火罪,一旦点燃火灾构成犯罪既遂,是否造成损害只影响量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有关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对象是公共安全,即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火灾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危及大多数不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危及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三是危及大多数不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放火行为没完成会构成犯罪。根据法律规定,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属于行为犯,即行为人一旦做出相应的犯罪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害结果都构成犯罪既遂。但如果行为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者采取相应行为避免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未完成放火也是犯罪。因为放火罪属于行为犯罪,也就是说,一旦做出相应的犯罪行为,无论是否造成损害后果,都构成犯罪既遂,但如果不造成严重后果或采取相应行为避免损害结果,可以减轻处罚。放火罪,一旦点燃火灾构成犯罪既遂,是否造成损害只影响量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有关规定,放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其侵犯对象是公共安全,即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火灾危害公共安全,一般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危及大多数不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危及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三是危及大多数不特定人群的生命、健康安全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下一篇:暂无
相关文章
- 未完成放火行为是犯罪吗,应该如何处理
- 民法典规定了离婚后子女抚养费的标准
- 在取保候审一年内,提交证据的检察院会
- 夫妻之间赠与房地产后,可以撤销吗?
- 你好,我的朋友被同学打了,鼻骨骨折了
- 如何处罚超过50%的罚款,高速罚款
- 我想咨询一下,欠钱达到多少能立案起诉
- 结婚前男方买了房子,但房产证上写着双
- 私家车超载一人如何处罚,法律有什么规
- 婚后买房只能写一方的名字,法律规定是
- 妻子的婚外情,我想离婚,离婚我有什么
- 我想问一下,肇事逃逸轻伤会不会被拘留
- 虚开增值税发票算不算什么法律责任,刑
- 了解债权转让后债务人必须向谁清偿
- 怀孕期间,女方提出离婚,可以得到什么
- 公司转让股权如何清算,具体法律规定
- 机动车违章网上怎样处理,法律怎么规定的
- 遗嘱人有几份遗嘱,具体以哪份遗嘱为准
- 生育津贴是否按月发放,有哪些规定
- 我被别人骗了,现在卡已经从司法冻结变
- 房屋贷款人去世,继承人无偿还能力,怎
- 微信号密码支付密码也知道我的名字身份
- 如何规定拒绝执行裁定罪的既遂判决标准
- 涉及敲诈勒索罪行的小混混,即使只是参
- 我在门面房间里有两根公用电线,应该向
- 转正后辞职有补偿吗,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 犯介绍卖淫罪后投案自首的如何判刑
- 借款合同贷款人有什么权利义务,借款人
- 离婚时,男方支付抚养费,女方不支付该
- 现在离婚的孩子判给男方女方支付抚养费